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演講心得] 博物館數位典藏與學習:內容建構、加值應用與社群經營


日期:2012.10.24
演講者:徐典裕

  數位典藏並非近年來才出現的議題,我原先覺得今天演講內容大概就是在講數位典藏的原理、實施步驟、成果展示等。不過聽完徐典裕研究員的分享,讓我完全改觀;同時也再次讓我感到:「圖書資訊學可以從不同面向切入、進行探討」。
  根據今天的演講,個人認為數位典藏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切入:數位典藏與知識管理、數位典藏與社群、社教機構的存在價值。

  首先,數位典藏其實可以與「知識管理」結合,這倒是我以前沒有想過的面向。我一直對知識管理很有興趣,雖然以前大學時無緣上到這門課,但在之後念書過程中,也有接觸到一些知識管理的資料。個人認為「知識管理」之重點在於「內隱知識外顯化」;意即「將組織內部 Know-How 的管理與分享,透過知識的分享,激發出知識的最大價值」。若這些內隱知識沒有被分享、成為外顯知識,很可能就因為人員異動、環境改變等種種因素而流失,無法進行經驗的傳承。此項工作同時也是推行「學習型組織」中重要的策略之一。徐典裕研究員提到一個問題「內容筒倉式問題」:每個研究人員都埋首在自己的研究中,產出的資源、貢獻都掌握在各個研究人員或是專案、計畫案團隊手中,無法被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重複研究此種耗費研究資源的問題。若能透過妥善的「知識管理」,就能降低重複研究這類問題的發生,更能有效的利用研究資源、人力等,不用凡事都「從頭做起」。

  第二個面向,是數位典藏、數位圖書館與社群。我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分眾網頁印象很深刻,尤其是生動活潑的「兒童數位博物館」。我看過不少網站都有針對不同的使用族群設計入口網,但是這些網站的設計都比不上科博館。的確這些網站有考量到兒童、一般民眾、學術研究專家等使用者的特性,設計不同配置方式的頁面,但是仍然沒有真正做到「分眾」。個人認為也許是在架設網站前,並沒有真正的進行使用者研究,深入了解不同族群使用者的需求究竟為何,而是一廂情願的認為「這個版本應該會符合兒童/一般民眾/專家的需求」。「兒童數位博物館」除了設計截然不同的網頁版面,更融入了Game-based learning的概念,讓網站富有娛樂性、遊戲性的同時,又能幫助兒童獲得「問題解決」能力、滿足「社會互動」的需求。這一點,個人覺得是其他網站、甚至圖書館可以學習的部分。
  徐典裕研究員在分享中,不斷提到「博物館」的核心在於「物件」,希望能帶給民眾教育及娛樂,所以科博館做了各種的努力,將典藏物件進行數位化、加值應用,以期能帶給使用者最大的價值。此外,科博館建置了一套「數位內容管理平台」,個人認為這次一套功能、架構等都相當不錯的系統,若能推廣至其他博物館、美術館、甚至圖書館,相信會有很大的助益。但這部分,是我個人比較感慨的部分。博物館與圖書館同屬於社教機構,這社教機構在台灣一直無法成功地將其服務推廣至社會大眾。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資源無法共享,各個機構看似相關、實際上卻是各自行政。會造成這個問題有許多因素,包括行政體至上的劃分,造成資源分散且分配更弱,主管機關管理不易等諸多問題,影響社教機構的發展。這些社教機構其實付出了諸多努力,但是欠缺有效的「知識管理」,導致研究資源的浪費及重複研究問題不斷發生,倘若能將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社教機構加以整合,將各機構之產出進行有效的整合管理,讓使用者能更有效的加以利用,相信能將這些資源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除了機構產出及典藏資源的分享,個人認為這些機構內部的「內隱知識」也是極需進行知識管理的重點;雖然社教機構的成立宗旨不進相同、服務對象也不同,但同樣作為「資訊服務提供業」,仍有許多經驗是可以互相交流、彼此參考的。現在社會強調跨領域、跨學科,各社教機構也應該走出自己的領域,與其他機構尋求合作,除了共同進步外,更能激出火花,產生創新的服務或管理模式。不斷的創新,才能跟上社會變遷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