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引文分析


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在量化研究中為相當重要的研究工具,其理論根基於出版品之「互相引用」的關係上。
舉例而言,一篇完整的學術論文,必由正文及之後所附之參考書目組成,正文本身為「引用文獻」,參考書目則是「被引用文獻」。通過對引用與被引用關係的研究,可獲知學科之間的關係與發展及文獻傳播的過程,進而了解研究近況與未來趨勢。第一位針對正文之後所附的參考書目進行計算與分析的學者為Gross & Gross,他們提出以引用次數作為評估期刊重要性之參考。

傳統上在引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對於「引用文獻」的解釋為:一篇文獻之所以被另一篇文獻引用是因為被引用文獻提供了相關資訊,例如:找出更寬廣的研究內涵、描述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或提供支持的數據或討論。對引用文獻而言,被引用文獻不須多完美,但只要滿足作者的「引用」需要即可。若以「所有引用都均等」的立場來看,一篇文獻被引用的次數,反應出其被後來研究使用的多少,被引用越多,表示貢獻愈高,影響愈大。反之,衰退的引用次數,顯示文獻被引用的趨勢力減弱,內容逐漸老化而不被使用。





參考資料:

Diodato, Virgil (1994), Dictionary of Bibliometrics, pp. 33-34

蔡明月 (民92), 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 pp. 290-326



文章來源:http://lib.fju.edu.tw/seminar/2005citationindex/ref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