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才是圖書館的主角,『服務』才是圖書館的終極目標。
二、圖書館的服務不能使讀者滿意,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圖書館和讀者對於服務品質
的詮釋不同所造成的。
三、服務品質之定義
1.服務具有無形、異質、同時和易逝四項公認之特性。
2.在圖書館服務中,讀者的輸入是決定品質和服務提供層次的關鍵。評估服務品質
除了看服務的結果,更應重視服務提供的過程。
3.製造和消費不可分割之特性:圖書館服務之順序是先被販賣(讀者諮詢),才被製
造;多數是在讀者面前製造,其甚至須參與製作過程。
4.對人力高度依賴,使品質無法標準化,而產生很大差異。
5.Gronroos將服務品質區分為:
(1)技術性品質:顧客最後得到的是什麼,是買賣雙方互動的結果。
(2)功能性品質:如何傳遞,是互動的過程。
6.Lehtinen:應以『過程品質』和『產出品質』兩種層面來評斷服務品質。
(1)過程品質:顧客在接受服務時所感受到的品質。
(2)產出品質:顧客在服務結束後所認知的品質。
7.服務品質之優劣取決於最終產品、服務提供系統及相關硬體設備、以及服務提供
人員。
四、圖書館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
1.Goodall:從提供使用者服務的角度切入,認識讀者真正的需求。
2.Orr:品質和價值是評估圖書館服務的重要準則。
3.圖書館界仍傾向於以輸入和輸出來評量圖書館的服務績效。
4.輸入、輸出衡量的普及:強調圖書而非讀者為圖書館服務的主角。
五、了解讀者對服務品質之認知的常用方法:
1.由讀者意見調查表或抱怨資訊中取得
2.由讀者服務人員提供
3.參考其他圖書館之資訊
4.由讀者提供
六、研究結論
1.公共圖書館之讀者對於館藏和服務之品質頗重視
2.主動服務、預約服務、通知服務三項服務可被公共圖書館視為驚喜需求;若達到
此三項需求必能使讀者感到驚喜,而迅速提昇其滿意程度。
3.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各項服務的利用情形與溝通性、有形性兩項因素高度相關。
七、後續研究建議
1.如何將讀者之服務品質要求有效地轉譯為圖書館內部之服務要求。
2.將服務品質要求量化為可操作之服務品質衡量指標。
3.探討館員與讀者對服務品質評估之差異性。
4.比較管理者,讀者服務館員和技術服務館員與讀者間之認知差異。
資料來源:http://jlis.lis.ntu.edu.tw/article/o1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