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鑑的重要性
1. 對圖書館而言,針對館藏、服務等方面進行評鑑工作,不僅可以提升服務品質,亦可提供管理決策的參考。
2. 透過圖書館評鑑,明確指出圖書館的需求,以說服學校給予圖書館更多的經費與資源。
3. 校外圖書館,可透過評鑑瞭解彼此的優缺點,以達到截長補短資源共享的作用。
二、圖書館評鑑的類型
1. 大致可分為:
(1) 績效、成本效益與成本利益的評鑑
(2) 「質」與「量」的評鑑
(3) 「圖書館導向」及「讀者導向」的評鑑
2. 圖書館的評鑑,大多是績效評估,評鑑績效指標是否達成,而績效指標多為量化指標。
3. 大學圖書館較重視量的評鑑,相對較少重視質的評鑑;因為質的評鑑較不易執行。
4. 圖書館導向的評鑑多於讀者導向的評鑑,因後者大多需讀者參與,花較多時間。
5. 圖書館導向的評鑑:量的評鑑;讀者導向的評鑑:質的評鑑。
三、評鑑項目與標準依據
1. 中外圖書館的評鑑項目大多相同,著重在館藏、經費、人力以及服務上面,且多半屬於量的評鑑。
2. 「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列出圖書館設立及服務的基本要項,包含圖書資料、館舍設備、人員配置及服務項目的最低基準,作為圖書館業務發展及評鑑的具體指標。
四、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1. 以下從圖書館導向評鑑及讀者導向評鑑討論此基準:
評鑑項目
|
圖書館導向評鑑
|
讀者導向評鑑
|
網路及電子資源時代影響
|
組織與人員
|
1. 有哪些部門?
2. 是否參與學校相關會議?
3. 有多少員額?
4. 與服務人口的比例
5. 有哪些在職訓練策略或措施?
|
1. 能否清楚得知找哪個部門解決問題?
2. 師生是否有機會參與政策訂定?
3. 透過什麼管道反映讀者意見?
|
對於組織與人員可能會產生影響。
|
經費
|
1. 經費為何?
2. 業務費、設備費、教育訓練的費用為何?
3. 擁有主導權?
|
1. 經費如何使用?
2. 各系所或各學科經費分配是否適當?
3. 是否因經費不足會拒絕讀者推薦書刊?
|
1. 對經費有一定影響。
2. 電子資源經費尚未找到最好或最精確的計算方法。
|
圖書資訊資源
|
1. 是否有館藏發展政策?
2. 館藏量有多少?
3. 主要的出版品是否被收藏?
|
1. 是否擁有他們所需的資料?
2. 滿足讀者資訊需求比例?
3. 是否能及時使用資料?
|
1. 電子資源如何計算?
2. 是否有標準書目可核對?
|
建築與設施
|
1. 圖書館的總面積?
2. 各部門空間符合標準?
3. 有擴充的空間?
4. 有多少閱覽席位?與讀者的比例?
|
1. 所謂位置是否便利?
2. 空間是否舒適?
3. 動線是否方便?指示是否清楚?
4. 容易找到閱覽席位?
5. 足夠的電腦設備?
|
1. 空間大小是否不再重要?
2. 無線網路?
3. 網路出口?
|
服務
|
1. 以量化為主,考量入館人次、流通冊數、檢索人次等
2. 提供哪些服務項目?
3. 有參與館際合作計畫?
4. 有文獻傳遞服務?
5. 開放時間?
|
1. 流通政策是否影響圖書資料的利用?
2. 是否可幫忙取得館內未蒐藏的讀者所需之資料?
3. 能否協助讀者利用館藏?
4. 開放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方便?
|
電子化、網路化的服務評鑑,須有一致的項目及歸類方法。
|
經營管理
|
1. 採用圖資界共通之標準以組織圖書資料供讀者利用。
2. 是否定期盤點?
3. 是否做館藏淘汰?
|
1. 目錄是否容易使用?
2. 透過目錄可找到所有館藏資料?
3. 書架上的書排列整齊便於查詢?
4. 書籍狀況是否破損?
|
1. 電子資源及網路資源組織的標準。
2. 如何評估便利性?
|
2.
圖書館導向評鑑與讀者導向評鑑綜合比較
圖書館導向評鑑
|
讀者導向評鑑
|
|
評鑑導向
|
量的評鑑
|
質的評鑑
|
評估項目
|
「輸入(input)」,即投入的部分
|
「產出(output)」、「結果 (outcome)」
|
評鑑結果之應用
|
用於圖書館行政與管理的改善
|
用於服務的改善
|
五、結論
1. 依據評鑑的目的,選擇評鑑類別與評鑑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如此才能讓評鑑結果發揮最大效益,進而解決問題,達到圖書館發展的目標。
2. 進行評鑑時,最好能兼顧圖書館與讀者導向的評鑑,瞭解讀者的需求與看法,才能使圖書館提供的館藏與服務更符合讀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