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數位媒體與資訊服務的整合/陳信良


一、前言
1.      數位落差現象
(1)    各人使用數位媒體的經驗不同,在習慣與不習慣操作者間,存在者數位落差。
(2)    不僅發生在城鄉,日常生活中不同人們身上也確實存在。
2.      圖書館想利用數位媒體提供資訊服務時,應先瞭解身處的大環境,並思考對於所要利用的數位媒體是否真正瞭解,以避免問題之產生。

二、數位媒體提供資訊服務實例可供圖書館參考部分
1.      洛杉磯國際機場乘客調查報告書,可做為讀者服務分析研究參考
(1)    圖書館的流通分析詳盡程度
l   進行讀者分析時,要有很多考慮層面:讀者研究是否應考慮如何滿足學校師生的需求?是否要重視校外訪客?
(2)    如何將圖書館流通系統與讀者紀錄相結合。
l   進行讀者研究時,加入與讀者所在的環境相比較,不僅需知道讀者借閱或利用哪些資料,還要瞭解其相關背景。
l   如能充分掌握到整個讀者屬性的使用分布情形,更可幫助館原規劃並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2.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報導,提醒圖書館進行資訊服務時,如何藉由數位媒體,將所欲提供的訊息加以具體化。
(1)    應用放大及縮小的圖像技術,可提供給使用者更詳盡的資訊。
(2)    動態的數位媒體和單純圖表所呈現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3.      網路醫生網站症狀檢查員功能,可應用到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上。
(1)    讀者無法清楚且正確描述自己真正需求。
(2)    館員如何確認讀者是否使用了正確的語言及字彙,來描述其想要找的東西。
(3)    將圖書館的主題標題標,不單靠語言和文字,而是進一步藉由圖像方式發揮出檢索工具的功能性。
4.      AirTran航空公司互動式航線路徑圖,其技術適合應用在圖書館導覽系統。
(1)    從紙本的單向方式,演進到即時的互動資訊系統,提供更具體且適合的資訊。
5.      搜尋引擎Kartoo,可應用於協助使用者藉著不同檢索系統建立知識結構。
(1)    知識體系的結構:透過知識體系的結構,即時顯示很多相關資料,無形中等於告知使用者還有哪些辭彙可以利用。
(2)    群組化:根據群組化的關係,可以讓使用者瞭解檢索結果與檢索詞間的相關程度。
(3)    圖像的呈現方式可幫助讀者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4)    當使用者在為某個研究主題找尋資料時,相關主題是需一併檢所,然後再將相關觀念組合衍生成為新的發現。
三、數位媒體技術在圖書館應用
1.      圖書館的新挑戰:圖書館應開始學習數位媒體的製作技術。
2.      設計數位媒體時重要原則及課題
(1)    需考慮到使用者環境不同,以及不同使用者的學習進度及模式也不盡相同。
(2)    如何結合校園資源:
l   與相關系所合作,以提高圖書館的資訊服務
l   鼓勵學生參與,透過提供同儕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有發揮的舞台:國立中興大學-「影音教學資源創作競賽」
l   配合組織編制及組織文化加以靈活運用:學校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合併;或設有教學中心,編制有教學服務組負責教學媒體的部分。
3.      美國大學圖書館館員花費愈來愈多時間在教導讀者事物上,不單侷限於線上資料庫,更需與教學相結合。
四、結語
1.      圖書館利用數位媒介提供資訊服務已成為一種趨勢,館員應認真思考如何面對新的挑戰。
2.      建議與結論
(1)    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並參考各行各業如何利用數位媒體提供資訊服務,以有效應用在圖書館服務中。
(2)    應先瞭解所處的大環境,並思考對於所要利用的數位媒體是否真正瞭解。
(3)    可試著與校內可利用的各項資源相結合。
(4)    設計數位媒體時,需考慮到使用者環境不同,以及不同使用者的學習進度及模式也不盡相同。
(5)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已使得資訊技術、圖書館與教學之間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