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之心理素質問題探討/陳書梅


一、前言
1.      後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乃是資訊科技的發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同時藉由種新科技技術,也使得資訊傳播與溝通益形容易。
2.      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的心理素質亦是圖書館永續經營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二、後現代主義對圖書館的影響
1.      後現代主義的意涵
特點
說明
圖書館的應用
1. 不確定性
(1) 人們隨著科技快速變遷對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
(2) 影響人們的行為與思想,並在心理層面上產生焦慮的感覺。
未來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及如何經營等議題。
2. 非正典化
(1) 對於問題的處理,沒有絕對的權威與標準答案。言之成理,適合當時、當地的需求,即是合適的答案。
(2) 呈現出去中心化及多元中心主義。
面對讀者的參考問題,館員不再如以往般地從參考工具書提供「標準答案」,而需更深入瞭解讀者真正的資訊需求。
3. 片斷化與非線性
(1) 重視片斷而非整體。
(2) 經常是非線性模式思考。
(3) 以往:逐頁翻閱以擷取一段文字
現今:藉由超文本技術即可輕鬆查得
(4) 思考方式為逆向甚或全方位。
於資料庫建構中如何完善運用網路超文本技術,提供文本交互參見機制。
4. 公眾參與
(1) 人們要求參與,渴望表達自己的意見。
(2) Web2.0提供人人皆可發聲與創作之平台。
提供館藏採訪之標準與原則上一重新思考的空間。
5. 無我性與無深度性
(1) 否認深度,否認現象背後的本質。
(2) 較不習於深入思考過去或未來的種種。
(1)  現今讀者傾向於「圖像式閱讀」,而非艱澀且需耗費心思理解之作品文章。
(2)  除應蒐集一班印刷文字圖書外,尚需考量繪本圖書、漫畫、影音資料等相關素材,以符合後現代社會讀者愉悅閱讀的需求。

2.      後現代主義對圖書館的影響
(1)    館藏蒐集方面
l   正式非正式;經典作品非經典作品
l   舉凡印刷及非印刷之資訊載體形式,實體館藏到虛擬合作式網路系統皆一併納入館藏資源。
l   面對多元化的資訊資源,面臨如何取捨的挑戰。
(2)    圖書館空間規劃方面,需達到即使實體圖書館館藏資源不在,讀者仍非常願意前來享受圖書館為其準備可進行知識及人際交流的空間。
(3)    圖書館服務強調主動提供資訊加值服務,「主動性」與「團隊服務」方式愈受重視。
(4)    服務對象多元,圖書館為滿足獨特且多樣性的需求,需以資訊加值服務來相應。
(5)    服務內涵:
l   從標準化到個人化
n   現今要滿足讀者最大需求,勢必講求彈性。
n   圖書館組織在業務權限上的彈性授權相當重要,以利第一線服務館員彈性處理,滿足讀者個別需求及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l   從集中式到傳播/分散式
n   以往:服務多集中於館內服務。
n   現在:努力透過各種多元的管道與新的科技技術提供讀者多樣的服務。
l   從單一專門學科服務到跨學域整合服務
n   後現代主義強調科際整合致使資料的蒐集範圍廣泛。
n   讀者所需的資訊加值服務:館員能提供的協助為蒐集、整合及分析各學域的資訊資源。
三、數位時代的圖書館
1.      由於館藏數位化、資訊數位化之方式,同時扮演資訊資源創造者及生產者的角色。
2.      逐漸強調「整合性」之發展,亦即所謂的「複合式圖書館服務」,其特點如下:
(1)    以讀者資訊需求為主要考量
(2)    精緻的個人化服務
l   主動分析讀者資訊需求,滿足各類讀者之需求。
l   精確分析使用者的資訊利用習性,提供符合讀者個人需求之服務。
(3)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重視資訊之取用:使讀者「隨手即得」。
(4)    組織及整合多元資訊資源,以符合讀者「圖像閱讀」之閱讀習慣。
(5)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系統功能複雜:資料詮釋、儲存與管理、檢索與擷取皆異於傳統。
(6)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服務內容調整:將最新科技技術融入在圖書館提供之服務內容中。
(7)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重心從技術服務轉移至讀者服務
(8)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館員背景多元化
四、數位時代圖書館人力vs.館員的心理素質
1.      數位時代的館員扮演引導者及協助者角色,透過引導過程瞭解讀者真正需求,並滿足讀者參與感,因此,館原是圖書館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2.      數位時代館員的心理素質對圖書館組織的重要性遠勝以往任何時期。
3.      圖書館組織須同時兼顧硬體層面(技術層面)及軟體層面(館員心理素質層面)
五、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需具備的心理素質
1.      館員擁有的素質可分為: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及心理素質。
2.      館員個人致勝因素在於心理素質的提升。
3.      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應具備之心理素質如下:
(1)    創新人格特質:以達成隨時推陳出新的服務項目。
(2)    自我中心主義:質疑與挑戰傳統「集體主義」之價值觀。
(3)    彈性溝通
(4)    同理心
l   從讀者的觀點與立場設想。
l   面對與化解工作團隊成員間的衝突。
(5)    處世樂觀的精神,並具有充沛的精力以及服務熱忱。
(6)    意志力
(7)    人際溝通能力
l   良善的文字溝通能力。
l   處理館內館外單位的聯繫工作。
(8)    情緒管理能力
(9)    公共關係能力
(10) 職業倫理與職業認同感
六、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心理素質之相關問題
1.      館員的工作壓力與負面情緒來源層面,包括:組織文化、人際壓力、科技壓力、情緒勞務等。
2.      「生涯發展」方面的壓力
(1)    技術服務館員認為資訊科技快速變遷感受較大工作壓力。
(2)    技術服務館員對進修機會有較大需求,缺乏進修機會成為其主要壓力源。
3.      「讀者關係」方面,由於讀者服務館員與讀者接觸頻繁,壓力明顯較大。
4.      館員中前十五大工作壓力源與下列五類性質之工作情境有關:
(1)    變遷
(2)    任務需求
(3)    讀者關係
(4)    組織氣氛
(5)    生涯發展
5.      若未做好壓力與情緒管理,則易衍生負面的工作情緒,對圖書館組織及館員皆有不利的影響。
七、數位時代圖書館館員的心理素質管理
1.      組織文化方面
(1)    暢通的溝通管道
l   加強館內縱向(館員與管理階層)與橫向(跨部門)間策略性、互動性、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
l   即時反應館員在業務上的相關需求。
l   讓館員有紓解與表露負面工作情緒的機會。
(2)    充分授權
(3)    將館員視為內部顧客,重視其價值與重要性
(4)    滿足館員個人薪資報酬等外在欲求的同時,亦應重視館員的自尊與自我實現等內在欲求。
2.      人際壓力方面
(1)    培養互信與尊重的工作氣氛。
(2)    安撫館員的情緒。
(3)    安排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的課程。
3.      科技壓力方面
(1)    合理分配服務項目,避免館員衍生無法執行任務與掌握科技的無力感
l   應將目標依重要性及明確加以排列
l   釐清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設定服務項目的優先次序分配館員執行
(2)    規劃並推動館員生涯發展計劃,開發相關的教育訓練課程
(3)    「學長制」:由有經驗的館員及單位主管,引領新進館員。
4.      情緒勞務方面
(1)    將館員在圖書館中應有的工作態度、行為及面對主管、同事及讀者時應表現的情緒規則,作成訓練手冊。
l   甄選新進館員之依循。
l   協處館內工作人員清楚自己在職責範圍內所應有的情緒狀態。
l   規劃教育訓練時更具體的方向與內容。
(2)    需評估館員對組織文化的適應及職位適配的程度,以適當調配人力資源。
(3)    主動執行預防性情緒管理,可設立心理諮商中心、外聘心理諮商師、組成心理輔導與諮商團隊等。